“从学徒成长为劳模或者工匠需要十多年的时间,现在一线岗位对年轻人越来越缺乏吸引力。”3月9日,全国人大代表、广东茂名甄能热电有限公司维修部热控一班A级班员曹燕明感叹道。
她的感叹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、富士康科技集团精密机械事业群技术工人杨飞飞的共鸣:“对这位代表的发言我深有体会。”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“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,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,弘扬工匠精神,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。”
然而在技术工人代表看来,基层技术人员的断层现象,有可能成为制约中国制造品质革命的重要因素。
“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当技工”
曹燕明在一线工作20多年,从一名技术“小白”成长为高级技术工。
“我亲历这些年企业技术人才逐渐流失,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当技工。”她说,“有些企业还存在着重学历轻技能的偏见,工人的社会地位得不到提升,少有培养真正的工匠精神土壤。”
“如果没有一群水平高稳定性强的基层技工,谈何品质革命”。曹燕明对此表示担忧。
“为了适应制造强国的需求,还需要更多、更有效、更有力度的政策,来留住各行业技能人才。”曹燕明建议,以政府为主导,营造更加适合产学机制发挥作用的空间与环境,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;健全技能人才激励机制,落实技能人才待遇,给予技能人才一定的国家补贴。
就在几天前,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首次开启的“代表通道”上,多名一线技术工人代表集中亮相,吸引了公众对技工人才和工匠精神的关注。
当天亮相“代表通道”的全国人大代表、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配厂调检一车间“王涛班”班长王建清,对一线技术人员数量不断减少的现实也表示忧虑,他认为今后应当在人才评价机制上改革,通过事业留人、待遇留人,让更多的人立足岗位、精益求精,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贡献一线产业工人的力量。
人才的质与量同样重要
今年32岁的杨飞飞是江苏南通人,2003年从技校毕业后就来到深圳入职富士康集团。10多年来,杨飞飞凭着一股猛劲,潜心钻研技术,致力于革新创造,并无私地把自己掌握的技术传授给同事,成为享誉富士康的“生产线工程师”。
“目前市场上的多数培训相对结构化、单一化,而员工在企业生产中的培训应该是产业导向的。”他说。
展开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,需要数量可观的技术工人队伍,技术工人的水平也必须有保证。
杨飞飞建议,政府通过扶持部分社会培训机构以及有能力的企业,实现政府、企业、社会三方合力,促进农民工的转型培训、技能提升。他还建议,通过校企合作方式,通过优势资源融合共享,实现从学生到产业工人的“一站式”转变。
“厂房变教室,厂区就是校区,工厂就是实习工厂,能做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。”杨飞飞说。(科技日报北京3月9日电)
手机人民网